题目:2021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应急避险)(151-200题)
2021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应急避险)(151-200题)
151.心肺复苏简称CPR,适用于()
A.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
B.心脏病突发的病人
C.癌症末期、慢性病、中毒等病人
答案:A
解析: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目的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
152.在对伤员实施心肺复苏前,要判断其是否有意识,以下哪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A.在检查患者前先确认环境是否安全
B.在两侧耳旁高声呼唤
C.用力摇晃患者肩部
答案:C
解析:实施心肺复苏的要在现场环境安全的情况下操作。施救者先判断伤员有无意识,可先在伤员耳边两侧大声呼唤,再轻轻拍打伤员的肩部。如果伤员对上述动作无任何反应,可判断其无意识。不要用力移动患者身体,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153.当发现伤员心跳和呼吸骤停,需要及时对伤员实施心肺复苏,进行抢救。最佳实施心肺复苏的时间是心跳呼吸骤停()
A.4-6分钟内
B.6-8分钟内
C.8-10分钟内
答案:A
解析:当心跳呼吸骤停后,全身重要脏器,特别是大脑会发生严重损伤。大脑缺氧4-6分钟,脑组织即发生损伤,超过10分钟即发生不可逆转的脑损伤。因此,在伤员心跳呼吸骤停4-6分钟内,最好在4分钟以内,在畅通气道的前提下立刻对伤员提供有效的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技能,为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提供新鲜血液。
154.在为成人实施心肺复苏时,双人复苏的胸外按压与通气比率为()
A.15:2
B.30:2
C.30:1
答案:B
解析:根据2015版《美国心脏学会CPR和ECC指南》,成人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30:2,即30次胸外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如双人或多人施救,应每2分钟或5个周期CPR(每个周期包括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更换按压者,并在5秒钟内完成转换,
155.在为婴儿和儿童实施心肺复苏时,双人复苏的胸外按压与通气比率为:()
A.15:1
B.15:2
C.30:2
答案:B
解析:根据2015版《美国心脏学会CPR和ECC指南》,婴儿和儿童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15:2,即15次胸外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婴儿(1岁以下),儿童(1~11岁),青少年(12~19岁)。青少年推荐使用成人标准。
156.在为成人实施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频率为:()
A.100-120次/分
B.至少80-100次/分
C.至少100次/分
答案:A
解析:根据2015版《美国心脏学会CPR和ECC指南》,进行胸外按压时,按压时双肘须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成人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下压深度5-6cm,每次按压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复。
157.在为成人实施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
A.4-5cm
B.至少5cm
C.5-6cm
答案:C
解析:根据2015版《美国心脏学会CPR和ECC指南》,进行胸外按压时,按压时双肘须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成人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下压深度5-6cm,每次按压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复。
158.在为婴儿实施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的深度是:()
A.2厘米
C.4厘米
答案:C
解析:根据2015版《美国心脏学会CPR和ECC指南》:儿科患者(出生到青春期开始)施救者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是胸廓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即婴儿相当于约1.5英寸(4cm),儿童则约为2英寸(5cm)。一旦进入青春期(如青少年)后,身材与成人相仿,推荐使用成人标准,即按压深度至少5cm,但不超过6cm。
159.关于实施人工呼吸,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每次吹气的量约为400ml-600ml
B.吹气应持续1秒以上
C.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同时进行
答案:C
解析:根据2015版《美国心脏学会CPR和ECC指南》,在进行人工呼吸前,施救者正常吸气即可,无需深吸气;所有人工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该持续吹气1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起伏;如第一次人工呼吸未能使胸廓起伏,可再次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给予第二次通气;过度通气(多次吹气或吹入气量过大)可能有害,应避免。每次吹气量约为400ml-600ml。
160.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按压中断,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
A.10s
B.15s
C.20s
答案:A
解析:根据2015版《美国心脏学会CPR和ECC指南》,为确保有效抢救,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10s。
161.心肺复苏连续做()个循环后,需要重新评估伤员的呼吸和循环体征,查看其有没有呼吸脉搏。
A.2
B.3
C.5
答案:C
解析:操作周期:先30次按压再2次人工吹气,30:2五个循环周期CPR操作。连续做完五个周期(约2分钟)后,用10秒钟重新评估伤病员的呼吸和循环体征。
162.中度休克是指失血量占全身血容量的()。
A.5%~10%
B.20%~40%
C.40%以上
答案:B
解析:失血量的速度和数量是影响伤病员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因素。突然失血占全身血容量20%(约800毫升)以上时,可造成轻度休克,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湿冷、脉搏快弱,可达每分钟100次以上;失血20%~40%(800~1600毫升)时,可造成中度休克,脉搏每分钟100~120次以上;失血40%(1600毫升)以上时,可造成重度休克,呼吸急促,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脉搏细、弱、摸不清,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163.成人失血量达到()毫升时即可出现休克症状。
A.200-400
B.800-1000
C.1600-2000
答案:B
解析:成人突然失血占全身血容量20%(约800毫升)以上时,可造成轻度休克,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湿冷、脉搏快弱,可达每分钟100次以上。
164.伤员的大腿内侧有深度撕裂伤口,血液呈鲜红色,呈喷射状溢出,请问这是什么类型的出血?()
A.毛细血管型
C.动脉型
答案:C
解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不同血管出血会有不同特点: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呈鲜红色,缓慢渗出;静脉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缓慢溢出;动脉出血时,血液呈鲜红色,呈喷射状溢出。
165.毛细血管出血时,其表现是()
A.血液呈鲜红色,缓慢渗出
B.血液呈暗红色,缓慢溢出
C.血液呈鲜红色,呈喷射状溢出
答案:A
解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不同血管出血会有不同特点: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呈鲜红色,缓慢渗出;静脉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缓慢溢出;动脉出血时,血液呈鲜红色,呈喷射状溢出。
166.在现场处理出血的伤员时,不应该做的是:()
A.给伤员喝饮料补充血容量
B.随时观察伤员的生命体征
C.尽快为伤员止血
答案:A
解析:现场救护要迅速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止血,有效的止血是现场救护的基本原则。现场经过必要的止血、包扎、固定后,用最短的时间将伤病员安全地转运到就近医院。喝饮料不并能及时止血,如果面对失血昏迷的患者,还有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167.在现场进行包扎时,包扎伤口部位的优先顺序是:()
①头部
②腹部
③胸部
④四肢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答案:C
解析:优先包扎头部、胸部、腹部伤口以保护内脏,然后包扎四肢伤口。
168.手指切割伤,需就地取材止血的,最好使用以下()作为止血工具。()
A.铁丝
B.手帕
C.弹力橡皮筋
答案:B
解析:如果现场没有止血带,可以用布料代替。但是布料没有弹性,所以很难达到止血目的。一定不能用铁丝、绳索或电线当作止血带使用,会造成肢体损伤或缺血坏死。此外,如果施救人员操作不当,就算是使用止血带也有可能会造成肢体损伤或缺血坏死,所以一定要谨慎使用止血带。
169.出血量较多的伤口,适用于以下哪种止血方法?()
A.包扎止血法
B.指压止血法
C.加压包扎止血
答案:B
解析: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动脉血运,能有效到达快速止血的目的。指压止血法用于出血量多的伤口。操作要点包括:1)准确掌握动脉压迫点;2)压迫力度要适中,以伤口不出血为准;3)压迫10-15分钟,仅是短暂急救出血;4)保持伤处肢体抬高。
170.小臂出血,应该将受伤区域()。
A.与心脏位置保持水平
B.高于心脏位置
C.低于心脏位置
答案:B
解析:一般的出血可以使用包扎法,加压包扎法止血。四肢的动脉和静脉出血,能用其他方法止血的就用其他方法,万不得已不要用止血带止血,如果操作不当会造成肢体损伤或缺血坏死。肢体出血应将受伤区域抬高超过心脏的高度。
171.流鼻血了,应该()。
A.用食指与拇指按压鼻子两侧的鼻翼软骨,仰起头。如果10分钟后,还是继续流血,可调整按压位置
B.在鼻孔塞入棉花或卫生纸,仰起头。如果10分钟后,还是继续流血,换棉花或卫生纸
C.将头微微前倾,用食指与拇指按压鼻子两侧的鼻翼软骨。如果10分钟后,还是继续流血,可调整按压位置
答案:C
解析:流鼻血之后不要马上仰头,需要保持头部微微前倾。然后用手指压住鼻子的前部分,压迫时间持续五到十分钟,可以有效止血。另外采用一条湿冷毛巾敷在鼻子上,低温可以让鼻粘膜收缩,让血管收缩,便可止血。
172.伤口是细菌侵入人体的门户,如果伤口被细菌感染,就有可能引起化脓或并发败血症等,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受伤后,如果没有条件做清创手术,在现场要先进行()。
A.止血
B.包扎
C.转移
答案:B
解析:包扎的目的包括,保护伤口,防止进一步细菌感染伤口,减少感染机会;减少出血,预防休克;保护内脏和血管等重要器官和组织;有利于伤员转运。
173.包扎的目的是()。
A.防止纱布(敷料)移动、减少感染机会、减轻疼痛
B.快速止血、保护伤口减轻疼痛、便于转运
C.保护伤口、防止纱布(敷料)移动、减少细菌感染机会
答案:C
解析:包扎的目的包括,保护伤口,防止进一步细菌感染伤口,减少感染机会;减少出血,预防休克;保护内脏和血管等重要器官和组织;有利于伤员转运。
174.在现场对伤员包扎后,发现其手、足的甲床发紫;绷带缠绕肢体远心端皮肤发紫,有麻感或感觉消失;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伤员的手指和足趾都无法正常活动活动,这种情况时因为()。
A.绷带过紧
B.绷带过松
C.绷带位置不正确
答案:A
解析:包扎要牢固,但是不宜过紧,以免阻碍血液流动和压迫神经,造成二次伤害。
175.脚踝受伤了,应用哪种包扎方法()。
A.螺旋包扎
B.8字绷带包扎
C.环行法包扎
答案:B
解析:手掌、踝部和其他关节处伤口用8字绷带包扎法。
176.开放创伤包括()。
①擦伤
②撕裂伤
③刺伤
④切割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外伤后常在体表形成伤口,成为开放伤口。开放伤口不仅有出血,也可有细菌、异物进入伤口,引起感染。血管、神经、骨骼甚至内脏会通过开放伤口外露,所以要在现在得到及时处置。开放创伤包括擦伤、撕裂伤、切割伤和刺伤。
177.判断骨折有:疼痛、()、畸形、功能障碍四个要点。()
A.出血
B.肿胀
C.内陷
答案:B
解析:骨折的突出表现是疼痛,受伤处有明显的压痛点,移动时有剧痛。无移位的骨折只有疼痛没有畸形,但局部可能会有肿胀或血肿。出血和骨折端的错位、重叠,都会使外表呈现肿胀现象。骨折时肢体会发生畸形,呈现短缩、成角或旋转等。原有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或完全丧失。
178.现场急救时,处理骨折伤员的基本原则是()。
A.固定
B.复位
C.搬运
答案:A
解析:在急救现场处理伤员骨折时,可就地取材,对所有骨折和疑似骨折病人均应进行临时固定,以免进一步损伤骨折周围软组织,减轻疼痛,便于搬运。
179.关于骨折固定,不正确的原则是()。
A.将脱出的骨折端立即送回伤口内
B.开放性骨折不要冲洗
C.一定要超关节固定
答案:A
解析:在急救现场处理骨折伤员时,要先检查伤员的意识、呼吸、脉搏并处理严重出血;其次用绷带、三角巾、夹板固定受伤部位,夹板的长度应能将骨折处的上关节加以固定。要注意骨断端暴露,不要拉动,不要送回伤口内。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运。
180.扭伤后的正确做法()。
A.用烧热的白酒揉搓扭伤处
B.用冰袋或冷水敷在患处约10分钟
C.用温热的毛巾热敷
答案:B
解析:扭伤是指四肢关节或躯体部位的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等)损伤,而无骨折、脱臼、皮肉破损等。扭伤采用RICE原则进行处理,包括rest休息,近一步理解就是免除负重,ice冰敷,compression加压包扎和elevation抬高患肢。严重者需入院诊疗。
181.现场急救碰到异物插入体内的伤员,应()。
A.拔除异物,填塞止血后送往医院
B.拔除异物,加压包扎止血后送往医院
C.不拔除异物,采取简单固定包扎措施后送往医院
答案:C
解析:在处理异物插入的伤员,应先用绷带固定异物,盖住伤口,进行压迫止血。千万不要拔出异物,避免体内大出血,从而导致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处理好后,及时将伤员送往医院。
182.一般情况下,对搬运的伤员采用什么身体姿势()。
A.平卧位
B.仰卧位
C.侧俯卧
答案:A
解析:一般情况下伤病员多采取平卧位,有昏迷时头部应偏于一侧,有脑脊髓液耳漏、鼻漏时头部应抬高30度,防止脑脊髓液逆流和窒息。
183.对烫伤的部位处理是,应立即:()
A.用缓慢及流动的冷水冲15分钟以上,不挑开水泡,不随便涂药
B.将贴着身体的衣物除去
C.将水泡刺穿
关键词: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知识,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竞赛,全国农民科学素质
快跑搜题是大学生考试复习必备的搜题神器,以上就是我们分享的题目是2021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应急避险)(151-200题)答案,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知识,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竞赛,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相关的题目答案,请关注快跑搜题公众号,发送题目即可获得答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