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庇护权案(德·拉·托雷案) 哥伦比亚诉秘鲁 (国际法院,1950年) 1948年10月3日,秘鲁发生一次未遂政变,但政变
题型:[主观题]
庇护权案(德·拉·托雷案)哥伦比亚诉秘鲁(国际法院,1950年)1948年10月3日,秘鲁发生一次未遂政变,但政变当天即被镇压。秘鲁总统下令取缔组织政变的“美洲人民革命联盟”,并通缉其领导人德·拉·托雷。托雷在事发三个月后,于1949年1月3日到哥伦比亚驻秘鲁首都利马的大使馆请求避难。哥伦比亚大使馆接受他的请求并通知秘鲁政府:哥伦比亚根据1928年的《哈瓦那庇护公约》第2条给予托雷庇护,并认为根据1933年的《美洲国家关于政治庇护公约》(蒙得维的亚公约)第2条,秘鲁政府应准许托雷安全离开秘鲁。秘鲁政府认为托雷是刑事罪犯,无权获得庇护,更不能获得安全离境的权利。两国在这些问题上不能取得一致的看法。为了明确庇护权的行使问题,两国于1949年特别签订《利马协定》,把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国际法院经过审理后,在1950年11月20日作出判决。在诉讼过程中,哥伦比亚认为它有权根据《哈瓦那庇护公约》第2条给予托雷庇护,该条规定:“在使馆、军舰、军营或军用飞机中,对政治犯所给予的庇护,应在惯例、公约或给予庇护的国家的法律承认为一种权利的范围内,或在人道宽容的范围内,受到尊重。”该条还规定,庇护的给予“必须在紧急情况下”。秘鲁未否定哥伦比亚以使馆进行庇护的权利,但认为托雷不是政治犯而是普通犯罪,而且庇护的给予也非“在紧急情况下”。哥伦比亚主张自己有权单方面确定托雷的犯罪性质,因为《蒙得维的亚公约》第2条规定:“对于罪行是否政治性质的判断权,属于给予庇护的国家。”至于秘鲁不是该《公约》缔约国的问题,哥伦比亚认为《蒙得维的亚公约》第2条的规定是对国际习惯规则的编纂——即使不是普遍或一般国际习惯法,也是拉丁美洲国家间的区域习惯规则——因此对于秘鲁也同样具有拘束力。国际法院在判决中首先区分了“领域庇护”和“使馆庇护”的概念。对于哥伦比亚“对于罪行是否政治性质的判断权属于给予庇护的国家”是区域习惯规则的观点,国际法院未予认可。法院认为:《蒙得维的亚公约》仅有11个国家批准,因此很难说公约的规定有普遍或一般习惯法的效力;即使是在拉美国家之间,有关的庇护实践也是不稳定和前后矛盾的,不能表现为“经接受为法律的”和“前后一致的惯例”;而且,因为秘鲁一直反对该规则,该规则也不能拘束秘鲁。虽然法院不支持哥伦比亚有权单方面判断托雷是否政治犯的主张,但法院也不认可秘鲁“托雷是普通刑事犯罪”的观点。法院认为,托雷被控犯有参与武装叛乱的罪行,那就是政治犯。至于庇护的给予是否“在紧急情况的绝对必要下”,法院的观点是,托雷是在叛乱后三个月后请求庇护的,这时已不存在简易军事审判的危险,而是处于正常的司法秩序下了,哥伦比亚这时给予庇护,就不是以庇护对抗专横,而是对抗司法了。因此,法院判定哥伦比亚的庇护是不正当的。问题:
参考答案:
快跑搜题,一款专为大学生设计的考试复习搜题软件,致力于提供全面的题库资源。我们的题库不仅包括大学网课、教材答案,还涵盖了国家开放大学、成人教育网络教育以及考研、四六级等重要考试的题库。此外,我们还整合了各大高校的统考试题库,以及来自奥鹏、青书、超星等第三方学习平台的丰富试题资源。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分享的一道[主观题]:庇护权案(德·拉·托雷案) 哥伦比亚诉秘鲁 (国际法院,1950年) 1948年10月3日,秘鲁发生一次未遂政变,但政变,如果您在复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难题,只需关注快跑搜题公众号,发送您的问题,我们就会立即为您提供详尽的答案。
更多“庇护权案(德·拉·托雷案) 哥伦比亚诉秘鲁 (国际法院,1950年) 1948年10月3日,秘鲁发生一次未遂政变,但政变”相关的问题第1题
庇护权案(德·拉·托雷案) 哥伦比亚诉秘鲁 (国际法院,1950年) 1948年10月3日,秘鲁发生一次未遂政变,但政变庇护权案(德·拉·托雷案)哥伦比亚诉秘鲁(国际法院,1950年)1948年10月3日,秘鲁发生一次未遂政变,但政变当天即被镇压。秘鲁总统下令取缔组织政变的“美洲人民革命联盟”,并通缉其领导人德·拉·托雷。托雷在事发三个月后,于1949年1月3日到哥伦比亚驻秘鲁首都利马的大使馆请求避难。哥伦比亚大使馆接受他的请求并通知秘鲁政府:哥伦比亚根据1928年的《哈瓦那庇护公约》第2条给予托雷庇护,并认为根据1933年的《美洲国家关于政治庇护公约》(蒙得维的亚公约)第2条,秘鲁政府应准许托雷安全离开秘鲁。秘鲁政府认为托雷是刑事罪犯,无权获得庇护,更不能获得安全离境的权利。两国在这些问题上不能取得一致的看法。为了明确庇护权的行使问题,两国于1949年特别签订《利马协定》,把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国际法院经过审理后,在1950年11月20日作出判决。在诉讼过程中,哥伦比亚认为它有权根据《哈瓦那庇护公约》第2条给予托雷庇护,该条规定:“在使馆、军舰、军营或军用飞机中,对政治犯所给予的庇护,应在惯例、公约或给予庇护的国家的法律承认为一种权利的范围内,或在人道宽容的范围内,受到尊重。”该条还规定,庇护的给予“必须在紧急情况下”。秘鲁未否定哥伦比亚以使馆进行庇护的权利,但认为托雷不是政治犯而是普通犯罪,而且庇护的给予也非“在紧急情况下”。哥伦比亚主张自己有权单方面确定托雷的犯罪性质,因为《蒙得维的亚公约》第2条规定:“对于罪行是否政治性质的判断权,属于给予庇护的国家。”至于秘鲁不是该《公约》缔约国的问题,哥伦比亚认为《蒙得维的亚公约》第2条的规定是对国际习惯规则的编纂——即使不是普遍或一般国际习惯法,也是拉丁美洲国家间的区域习惯规则——因此对于秘鲁也同样具有拘束力。国际法院在判决中首先区分了“领域庇护”和“使馆庇护”的概念。对于哥伦比亚“对于罪行是否政治性质的判断权属于给予庇护的国家”是区域习惯规则的观点,国际法院未予认可。法院认为:《蒙得维的亚公约》仅有11个国家批准,因此很难说公约的规定有普遍或一般习惯法的效力;即使是在拉美国家之间,有关的庇护实践也是不稳定和前后矛盾的,不能表现为“经接受为法律的”和“前后一致的惯例”;而且,因为秘鲁一直反对该规则,该规则也不能拘束秘鲁。虽然法院不支持哥伦比亚有权单方面判断托雷是否政治犯的主张,但法院也不认可秘鲁“托雷是普通刑事犯罪”的观点。法院认为,托雷被控犯有参与武装叛乱的罪行,那就是政治犯。至于庇护的给予是否“在紧急情况的绝对必要下”,法院的观点是,托雷是在叛乱后三个月后请求庇护的,这时已不存在简易军事审判的危险,而是处于正常的司法秩序下了,哥伦比亚这时给予庇护,就不是以庇护对抗专横,而是对抗司法了。因此,法院判定哥伦比亚的庇护是不正当的。问题:查看答案请关注【快跑搜题】微信公众号,发送题目即可获取第2题
对国际环境习惯形成有重要影响的著名案例是()A.1893年“白令海海豹仲裁案”
B.1938年和1941年“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
C.1974年“核试验案”
D.1982年“墨西哥诉美国金枪鱼案”
E.2014年“澳大利亚诉日本南极捕鲸案”
查看答案请关注【快跑搜题】微信公众号,发送题目即可获取第3题
确立美国合宪性审查的案件是哪个案件?()A.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B.德州诉约翰逊案
C.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
D.罗伊诉韦德案
查看答案请关注【快跑搜题】微信公众号,发送题目即可获取第4题
美国是通过判例的方式创设了普通法院审查模式,是下列哪个案例()。A.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B.药店案
C.吉迪恩诉温赖特案
D.罗伊诉韦德案
查看答案请关注【快跑搜题】微信公众号,发送题目即可获取第5题
英国阿诉布伦特伍德婚姻登记员案是()的法律渊源。A.识别
B.先决问题
C.反致
D.直接适用的法
查看答案请关注【快跑搜题】微信公众号,发送题目即可获取第6题
婚姻的形式要件适用婚姻缔结地法--“伯西沃密诉德斯梯斯案”是确立这个原则的典型判例。()婚姻的形式要件适用婚姻缔结地法--“伯西沃密诉德斯梯斯案”是确立这个原则的典型判例。()查看答案请关注【快跑搜题】微信公众号,发送题目即可获取第7题
自()起,意思自治原则逐步确立了它在合同准据法选择原则中首要原则的地位。A.“罗滨逊诉布兰德案”
B.“香德案”
C.“劳埃德案
D.1865年的《意大利民法典》采纳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查看答案请关注【快跑搜题】微信公众号,发送题目即可获取第8题
世界大众汽车公司诉伍德森案确定了长臂管辖中的什么标()。A.最低联系标准
B.有意接受标准
C.密切联系标准
D.近因标准
查看答案请关注【快跑搜题】微信公众号,发送题目即可获取第9题
纽约州上诉法院富德法官在巴布科诉杰克逊案的判决中确立了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侵权行为地法。()查看答案请关注【快跑搜题】微信公众号,发送题目即可获取第10题
以下案件或事件,哪个对国际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没有产生重要影响()A.1941年美国和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
B.托列峡谷号污染案
C.泰柬柏威夏古寺边境冲突
D.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
查看答案请关注【快跑搜题】微信公众号,发送题目即可获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